ISSN 2095-5154 CN 10-1098/C

2017年, 第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7-09-20
  

  • 全选
    |
    理论与方法
  • 景天魁
    社会学评论. 2017, 5(5): 3-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证明群学就是中国古已有之的社会学?一个学科,其存在与否的主要根据,是看它是否形成一套有解释力的概念。概念和概念体系是一个学科之为学科的最终根据。概念存在和绵延的形式也就是群学存在和绵延的形式。因此,列出本土的基本概念和概念体系,既可证明中国社会学在历史上的存在性,也是证明其绵延性的重要根据。本文从浩瀚史海中,捡拾了34个概念。其中,4个基础性概念是群、伦、仁、中庸,它们分别体现了中国社会学的4个基本特质:人本性、整合性、贯通性、致用性。本文采用“修齐治平”的层次框架,将30个基本概念划分为两个范畴,一个是合群和能群,其中包含修身和齐家两个层次;一个是善群和乐群,其中包含治国和平天下两个层次。从而构成了具有复杂层次结构的中国社会学(群学)的概念体系。
  • 李荣荣
    社会学评论. 2017, 5(5): 2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出于对社会理论过于关注权力、资本或利益而忽视社会生活固有的道德维度的不满,人类学研究近年来出现了一定的道德转向。其表现之一是在反思涂尔干忽略道德自主性的基础上,从美德伦理学以及伯纳德.威廉斯、福柯等人的当代阐释中汲取概念资源来开辟新的研究路径,讨论重心于是从关注规范与义务转向重视日常伦理以及道德主体的反思及判断。道德人类学的意义与其说是开辟一门新的分支学科,不如说是通过引入道德逻辑而在一般社会理论的层次上推进对人及其行动的研究。从而,道德无需被划分为一个单独范畴;相应地,对于涂尔干将道德等同于社会的做法需要重新审视而非简单反对。
  • 社会与治理
  • 王旭辉
    社会学评论. 2017, 5(5): 35-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采用案例研究法,以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的“东利事件”为例,透过该教派冲突事件的冲突升级及解决过程,重点探讨了不同治理主体及治理机制参与下的复合型冲突治理如何陷入结构性错位困境这一核心问题。文章通过历时性案例分析发现,东利事件不仅经历了从日常冲突到刑事案件、再到群体性武装械斗甚至地方骚乱的冲突类型转换,还呈现出由个体性非暴力冲突到局部性暴力冲突、再到群体性及全局性暴力冲突的冲突等级变化,实际上也分别适用不同类型的冲突解决框架。然而,与宗教的复合性治域属性相对应,由宗教组织、不同层级政府、社区自治组织等主体所共同参与的复合型冲突治理,却面临双重结构性错位的现实困境——横向和纵向结构性治理错位,进而使得内外、正式与非正式治理机制失效甚至反向激化事态。
  • 王毅杰 李娜
    社会学评论. 2017, 5(5): 5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CGSS2013年数据,本文对女性和男性的管理地位获得状况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作为“显性条件”的资源拥有和作为“隐性条件”的性别文化对两性管理地位获得影响的差异,同时还考察了这两种力量在不同制度环境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首先,女性的管理地位获得状况差于男性。其次,资源拥有和性别文化对管理地位获得的作用存在性别差异,表现为代际资本有助于男性获得管理地位,现代的性别文化有助于女性获得管理地位。第三,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中,资源拥有和性别文化对两性管理地位获得的作用有所不同,表现为人力资本中的党员身份有助于两性在体制内获得管理地位,而工作经验会对两性在体制外获得管理地位产生正向影响;代际继承在两种制度环境中均只对男性管理地位获得有积极作用;相较于体制内,现代的性别文化有助于两性在体制外获得管理地位。
  • 差异与分层
  • 黄超
    社会学评论. 2017, 5(5): 65-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学年基线数据,本研究考察了教育期望城乡差异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初中学生的教育期望存在显著城乡差异,城市户口学生的教育期望高于农村户口学生。这种差异受家庭背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长期望)和学校环境(学校质量和学校城乡区位)两种力量的共同形塑,其中家庭背景是首要力量。另外,关于学校环境的交互分析进一步表明,学校质量对教育期望的积极效应不存在城乡差异,而学校城乡区位的效应则存在城乡差异,农村学生进入城市学校可以提高教育期望,但仍落后于同校的城市学生。本研究认为,保障农村学生获得与城市学生相同质量的教育资源可以缩小教育期望差异,是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
  • 孔国书 齐亚强
    社会学评论. 2017, 5(5): 79-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2008年中国亚健康调查数据并拟合多分类Logistic模型,本文旨在分析社会经济地位对于居民肥胖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人教育和收入水平对于肥胖的影响在城乡、性别之间呈现出不同的模式。总体上,我国肥胖问题集中于城市男性和农村女性。收入与肥胖的关系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在高、中、低三等收入群体中,中等收入者肥胖风险最高。进一步分性别与城乡的分析显示,男性、农村居民的肥胖问题与收入的关联性更强,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具有更高的肥胖风险;但在女性与城市居民中,高收入与肥胖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相关。此外,教育与肥胖的关系在不同性别群体中正好相反,其中男性为正相关,女性则为负相关。这些研究发现对于理解我国肥胖问题发生的社会机制、遏制肥胖病蔓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