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2095-5154 CN 10-1098/C

2018年, 第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09-20
  

  • 全选
    |
    经济与社会
  • 刘世定 户雅琦 李贵才
    社会学评论. 2018, 6(5): 3-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探讨了经济社会学与行为地理学在研究视角上的亲和,然后从两个学科各自的三个基本假定出发,指出两者在目标追求、环境变量对个人效用的影响、以及对个体内化之心智结构的假设方面具有一致性、相似性和同构性。在此基础上结合两个学科的基本效用函数,可以得到社会—地理人效用函数。文章对此函数进行了解释和扩展,探讨了个体以资源约束为前提,是如何在人际关系和环境的二维评价结构下决策、以及他人行为和规范内化对个人效用的影响等内容。最后,文章讨论了经济社会学与行为地理学在空间尺度上的互补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 杨江华
    社会学评论. 2018, 6(5): 13-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走红现象作为近年来中国网络社会蓬勃发展的一道独特景观,既见证了微观个体命运的戏剧性变化,又体现了一股强大的经济社会力量。基于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理论,采取技术-社会互构论的视角,对网络走红的性质特征、逻辑机制与后果影响进行了历史比较研究,文章发现:网络媒介技术社会扩散过程的跨越性特征和用户主体结构,是塑造影响网络走红的表现形式、群体特征与基本性质的重要因素;人们在网络上社交互动所建构生成的阶段性结构事实决定了网络走红的三类不同逻辑机制:即网络虚拟空间的公共广场效应、网络交往的社群化模式、以及资本市场的商业打造;网络走红的社会后果影响,经历了从文化社会领域到经济领域的过渡演变,并伴随互联网经济的兴起而衍生出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网络走红现象为理解中国网络社会的形成机理与发展变迁提供了鲜活样本。
  • 家庭与性别
  • 肖索未 关聪
    社会学评论. 2018, 6(5): 28-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年轻夫妇与父母同住家庭的案例研究,本文考察同住环境中的代际关系的冲突与协调。研究发现,在跨代同住家庭中,代际分歧和矛盾难以避免;很多家庭采取不同方式缓和代际张力,协调代际关系,维护家庭的正常运作。本文概括了三种同住家庭代际关系协调机制:情感缓冲、中间人调节和形式民主化。情感缓冲指的是通过代际成员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和包容等亲密情感缓解矛盾分歧引发的家庭权力之争;当特定成员间的情感纽带尚未建立或者濒临破裂时,家庭核心成员作为“中间人”进行调节;更为和睦的代际关系往往在情感缓冲的基础上辅以民主协商的形式实现一定程度的权力平衡,不同家庭成员由此获得一定的尊重和发言权。
  • 马冬玲 周旅军
    . 2018, 6(5): 39-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从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对“蜂后”假设即女领导比男领导更不利于女下属职业发展的观点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从组织层面来看,相对于单位一把手是男性的情况,在单位一把手是女性时,单位性别歧视现象会显著减少;从个人层面来看,对于女性受访者而言,单位一把手是女性时,她们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得不到晋升的情况并不比单位一把手是男性时严重。这些发现驳斥了认为女领导多为“蜂后”的流行观念,对在政策设计中增加女领导的合理性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女性职业发展提供了策略选择。
  • 宗教社会学
  • 刘学 吕鹏
    社会学评论. 2018, 6(5): 49-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国宗教活动复兴。呈现两个特点:传统民间宗教回归和基督教的迅猛发展。但是已有宗教资本的信任研究结论不一、缺乏共识。原因是:理论上,忽视宗教的文化和制度情境;方法上,缺乏足够的技术手段克服信仰和信任关系的内生性。本文在考虑我国差序信任格局与社会主流思潮影响的基础上,选择广义倾向值配对的方法估计基督教信仰对不同类型信任的因果效应,侧重宗教信仰的社会心理基础以及基督教崛起的社会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佛教,基督教的确对一般信任与人际信任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且基督教徒呈现高委身性与高信仰宽容并存的特点,可能对社会整合具有积极影响;与此同时,对基督教、佛教与世俗群体的心理认知对比却发现:“常民”对“神民”的心理隔阂甚于教派之间,影响社会整合。
  • 何蓉
    社会学评论. 2018, 6(5): 66-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太虚大师(1890-1947)是集中国佛学思想之大成者、近代佛教革命与革新的实践者、以佛法导引现代人心的“人间佛教”的倡导者、立足中国佛教走向“世界时代”的文化交流使者,本文的关注点是太虚大师相关作品中的社会学指向,通过将太虚大师置于风云激荡的近代中国思想史、逐步扎根中国的社会学传播史之中,分析其立足中国、立足佛教与佛学,融合中西传统、创建现代中国及其新学术脉络的努力,揭示其复兴传统、创新学术的意义,尤其是思想中某种佛教社会理论的线索。
  • 探讨与评论
  • 马原
    . 2018, 6(5): 75-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域视野下的社会运动》反思了当前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对于社会运动概念的刻板认识,指出社会运动的核心特征不在于冲突或暴力等外部表现形态而在于诉求的表达,并在社会运动动员机制的分析中引入了被以往多数研究所忽略的“地域空间”的变量,将动员过程嵌入到地域空间的语境之下。该书所展开的实证研究超越了传统的“邻避主义”叙事,在治理的层面考察社会运动的政策效应,通过实证研究来实现与社会运动主流理论传统的对话,并提出以政策倡导视角分析抵制动员的解释路径,为我国社会冲突治理和西方社会抗争研究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框架和有益的启示。
  • 陈占江
    . 2018, 6(5): 85-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内容提要:传统与现代之间如何实现有机接榫和富有张力的平衡是费孝通终身关切且致力回答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费孝通从城乡关系、中西关系和族群关系三个维度对中国现代性进行探寻和质询,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在费孝通去世后的十余年间,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巨变,其思想遗产亦随时势之变得以继承和激活。本文通过对2005-2017年费孝通研究相关文献的梳理,在总结和把握费孝通研究的新进展和新趋向的同时亦在新的社会语境下一定程度地实现对费孝通思想世界的重构。如何在新的时代坐标和思想地图中继续深化和激活费孝通思想,既取决于我们对中国现代处境的理解和社会理想图景的擘画亦取决于中国现代性所陷古今中西冲突的深度和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