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2095-5154 CN 10-1098/C

2020年, 第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7-20
  

  • 全选
    |
    专题
  • 许晶
    社会学评论. 2020, 8(4): 3-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前人类学与认知科学、生物-演化科学等多领域交融的思潮下,早期儿童发展成为解开这个人类道德起源之谜的核心领域,中国社会则为探索道德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实验场。从心理认知人类学视角出发,本文以儿童道德发展为题,梳理人类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交集历程,回顾汉学人类学相关研究,并以作者“好孩子”系列作品为案例介绍引入心理学前沿理论和方法的人类学经验研究;同时,呼吁推动人类 学和认知科学在理论、方法论和经验研究层面的全方位对话、给“人类学道德伦理研究”开拓新视野、注入新活力。
  • 李荣荣
    社会学评论. 2020, 8(4): 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谢丽尔·马丁利是西方人类学道德研究的代表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其近著来具体理解“日常伦理”的研究思路。在从关注病痛及照料经验转向聚焦这些经验所蕴含的道德意义的过程中,马丁利提出以“道德试验室”作为人类学道德研究的关键意象。“道德试验室”意在强调日常生活是充满各种不确定性与可能性的空间,道德主体在此践行其判断与行动,并完成其“在道德上成为”的生命任务。在视日常生活为“道德试验室”的基础上,马丁利主张以日常生活经验及行动本身作为人类学道德研究的起点,并倡导一种兼具人文主义与社会批判色彩的“第一人称”美德伦理学,由此反思、丰富了道德研究中侧重结构力量与主体类型的“第三人称”视角。
  • 常姝
    . 2020, 8(4): 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美国和挪威的公共人类学实践为例,系统概述了公共人类学的发展动因、学科定位、形态内容、价值成效、挑战前景。公共人类学旨在重振人类学与公共领域的联接,紧密围绕当今世界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提出学理解释与应对方案,通过广泛多元的知识传输和行动介入渠道向公众传播人类学见解并改善民生境况,以此履行人类学的公共责任与社会价值。近年来公共人类学发展迅速,已成为融教学、研究、社会服务、知识普及应用为一体的人类学知识生产、传输、运用体系,造就了公共领域与人类学的紧密互动和双向受益。但公共人类学家在伦理、职业与政治安全、学术报偿机制、媒体传播、介入效果评估、公共参与的社会资本等多方面面临一些障碍挑战,解决这些问题将更利于推动极富前景的公共人类学的活跃发展。
  • 黄剑波 张真瑞
    社会学评论. 2020, 8(4): 4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尽管不同宗教中存在着各个不同的修行法门,但似乎在语言/言语的使用上有着相当多的类似之处。无论是呼求、祷告、念诵,还是文本阅读、预言解说,以及命名(naming),这些行为本身一方面是语言/言语行动,是具体的修行方式或法门,同时也是一个实践者“成为”某个宗教信徒的过程。但是,强调个人的实践并不意味着只是看到宗教修行的个体性。事实上,具体到呼求的名号、祷告的方式、念诵的声音节奏,或是所阅读的文本、预言解说所依赖的解释传统,以及命名所遵循的分类体系,尽管不一定是系统化(systematic)的神学或教义体系,但却无一不是一种系统性(systemic)的脉络。也就是说,我们观察和研究这些修行法门,不仅需要看到其是一个“化”的过程,也要看到凝结其中的“文”的意义。简言之,“文”与“化”,意义与过程乃是一个互相指向的整体。在宗教修行的场景中,言语的行动一方面依循或指向一定的“文本”;另一方面,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构成了一种不断再生的意义,凝结成了一种与之前并非完全一致的“新文本”或新语言。这也正是修行人类学研究试图强调的一种文化观,行动者参照而不是照搬了既有的文本规定,而是创造性地生成了新的文本和意义。
  • 论文
  • 景军 王健 冷安丽
    社会学评论. 2020, 8(4): 6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内容提要:依据一项涉及到中国大陆近800名晚期癌症患者医药用费和身心痛苦的调查研究,本文首先提出一个生命代价之重何以发生的问题,随后将临终关怀的欠发达与优逝善终之难作为因果关系予以分析。笔者试图说明,考虑到中国大陆人口老龄化的提速、慢病患者群体的扩大以及恶性肿瘤的高发趋势,可以减少医药费用和患者疼痛的临终姑息护理,亟待普及优化。
  • 孙薇薇 石丹妮
    . 2020, 8(4): 7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往研究对于社会支持类别对老年人口心理健康产生差异性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的探索相对比较匮乏。本文基于中国9省农村老年情绪问题干预研究的基线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人口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不同的社会支持源(人)提供的不同类别的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心理健康产生差异性影响;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社会支持数量增长可以显著提升老年心理健康水平,且有部分作用是通过支持质量评价(支持满意度)产生中介效应。亲密关系中,配偶和成年子女是几乎所有支持类型的重要提供者,且配偶是老年人最核心的支持者;老人对配偶的需求定位于提供陪伴且高质量让人满意的陪伴,对子女的需求定位更侧重于子女提供支持即可。较高质量的友邻支持有益于老年心理健康;社区活动参与对老人心理健康的作用则体现为多多益善,而老人对参与质量层面的要求较低。
  • 林叶
    . 2020, 8(4): 8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借助英格尔德的“测度”方法进入并讨论拆迁遗留地带这一社会空间中“钉子户”的日常生活实践,并与德塞托的“战术”概念对话,探究钉子户如何在治理者有意的疏忽下捕捉机会、建立新的社会空间,以使其在“废墟”上的临时生活正常化。本文认为以互视、互相照看和互助共用为特征的新的聚居小社会空间是上述正常化过程和钉子户栖居状态的关键条件,并强调这一社会空间从无到有的“生成性”和与旧有邻里关系范式间的连续性。以汉中家-牧英家为核心的小社会空间为例,文章进一步揭示钉子户与工地势力间的空间政治与互惠图式,并通过他们与工程队在该空间内的地盘之争揭示一种事实空间权属的生成和工地—钉子户关系背后拆迁办势力的持续在场。
  • 张航瑞
    . 2020, 8(4): 1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好莱坞全球化的背景下,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在中国悄然流行,并吸引了一大批粉丝受众。本文以“漫威影迷”聚集的“百度贴吧·漫威吧”为案例,对中国大陆互联网上的“漫威影迷”做了深入的考察,通过虚拟民族志与深度访谈法对“百度贴吧·漫威吧”中的“漫威影迷”的共同体建构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娱乐主义”下的“漫威电影”已经被转变成一种可供观众购买的商品,情感认同是吸引“漫威影迷”的核心要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兴趣共同体。在共同体建构的过程中,粉丝通过衍生品消费和文本生产强化了边界的认知,在“情感”的作用下进一步形成了群体内部的归属感和认同,还通过技术产品完成不同共同体之间的区隔,最终将“我”聚合为“我们”,这是当下青年群体对现代个体社会的一种积极的回应。
  • 陈宗仕
    . 2020, 8(4): 1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依据组织社会学制度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网络范式三大主流范式,结合目前西方组织社会学的主要发展,回顾了中文文献近10年来组织社会学的研究进展,并作了简要述评和展望。文章提出中文文献的组织社会学研究需要在西方文献领域继续深入研究的同时,还需要从本体论上建立一套自身的理论话语。这种理论话语的建立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将国家引入组织场域发展并完善国家——组织场域理论,二是兴起和发展严谨的文化范式。本文从理论范式的角度来梳理回顾中文文献的组织研究,旨在推进组织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