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2095-5154 CN 10-1098/C

2023年, 第1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3-07-20
  

  • 全选
    |
    专题:建构中国自主的社会学知识体系
  • 周晓虹
    社会学评论. 2023, 11(4): 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PDF Mobile ( 366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社会百余年的现代化探索过程中,1978年开启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了基本方向,并以举世瞩目的成就奠定了其实践基础。鉴于社会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因现代性而生的学科,中国社会学的重建与改革开放的同向共进,使其自然成为一场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的学术实践。在费孝通等老一辈社会学家的引导下,知青一代社会学人在这场绵延 40 余年的学科重建过程中,一方面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另一方面自身也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个人转型。在这样迅猛变迁的背景下,中国社会学的话语实践毫无例外地成为一种转型叙事,中国社会转型的迅疾性和转型社会的特殊性为萃取中国社会学的本土知识提供了可能。
  • 景军
    社会学评论. 2023, 11(4): 28-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界定了何为南部理论,讨论了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对南部理论所做的贡献、南部理论的对抗性何在,以及南部理论对当代中国人文社科界的意义,阐释了为何南南知识合作有益于全球社会理论建构。我国人文社科界固然要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学科话语权,然而也很需要秉承大道之行的信念和天下为公的精神,将我们长期以来已经习惯的东西方学术对话延伸到发展中国家,将发展中国家的学术贡献作为丰富我国人文社科思想的养分,为打造真正具有全球视野的社会理论做出应有贡献。
  • 专题:地方政府与基层治理研究
  • 刘红芹 耿曙
    社会学评论. 2023, 11(4): 53-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方政府的行为是否经常流于短视?两大主流理论——“晋升锦标赛”与“财政联邦制”对此有着迥然不同的看法,为厘清二者分歧,本研究利用 2000—2018 年的地市财政支出数据分析了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越能自主支配其财政资源,越会将资源投往长期发展的方向,而官员个体的政治激励对政府行为并无显著影响。机制检验显示,随着时间推移,地方政府会主动学习,持续改进其资源配置模式。此外,稳定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创造可置信承诺,助力地方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发现为央地关系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规划方向。
  • 李立 吴春来 蔡瑜曾
    社会学评论. 2023, 11(4): 74-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以问责权为主导的纵向政府治理体系中,控制权的向上收束压缩了基层政府间“上下共谋”现象的产生空间。那么,基层政府又将如何应对上级检查,掩护政策过程中的执行波动?研究发现,因公共建设项目在基层广泛推行附带了经济利益和社会福利,部分基层政府选择与社会公众“合作应对”上级的政策验收。在春镇案例中,尽管“入户”帮扶政策被有限执行,但仍然出现了村民与基层政府“合作应对”的现象。本文揭示了“合作应对”的产生机制:(1)纵向政府间的控制权变化;(2)基层政府的执行波动和选择性执行;(3)基于财政资源再分配体系的干群利益共同体,同时提示了对社会群体的分析不应仅局限于“国家与社会关系”,而是需要进一步讨论其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能动影响。
  • 专题:历史社会学
  • 刘秀秀 宋辰婷
    社会学评论. 2023, 11(4): 96-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技术目前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但“技术进步”的前提预设与技术发展的实际过程并不符合。鉴于当下技术社会学研究“精细有余而反思不足”的局限性,本文从技术社会学的早期理论资源——“科学-技术-社会”研究框架中汲取养分,提出“关系性视角”,以自唐朝始的印刷术的革新过程为例,研究技术与社会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印刷术发展的历史是“碰撞机制”和“磋商机制”交替作用的结果,它在技术关系中起源,活字印刷技术的推广有赖于世界各地的关系结构,技术传播彰显了复杂的关系流动过程。相较于既有研究,本文尝试做出两点推进:一是打通技术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藩篱,开启更具包容性的视野;二是探索基于本土科技观的研究方式,将道德维度纳入考量。关系性视角对于当下技术的发展亦有所启发,有助于倡导技术向善,增进人类福祉。
  • 韩礼涛
    社会学评论. 2023, 11(4): 115-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融机构参与财政运作,是中国近代国家财政转型的关键历史节点。本文从 19 世纪下半叶票号与政府财政的合作入手,分析传统财政体制瓦解后,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间白银流动关系的变化。研究发现,在清代的货币、市场结构下,票号作为一种全国性金融机构,其业务运作却高度依赖地方金融市场。票号汇兑对实物白银押运的取代,实质上意味着“地方化”的财政-市场关系取代了实物白银再分配的财政关系。票号调动白银的“地方化”逻辑,使得它不仅与再分配的财政原则存在张力,也无法真正提升国家的财政动员能力。因此,票号无法解决传统国家的财政危机。当汇兑关系取代实物白银流动后,原本就濒临崩溃的传统财政关系便进一步走向瓦解。
  • 论文
  • 王智慧
    社会学评论. 2023, 11(4): 137-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奥运金牌的物质性和社会符号意义为视角,试图在“社会的社会学”和“联结的社会学”两种对立范式之间寻找交互融合的解释机制,以探讨金牌嵌入社会文化之中的行动逻辑,考察金牌与其他行动者交互所建构的社会事实。金牌在从被激活到发挥能动作用,再到语境再造的社会生命历程中,转化为一种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奥运冠军等行动者的社会阶序跃迁,激励了竞技体育从业者行为,在群体中创造了区隔与联结;金牌在礼俗社会中的嵌入,揭示了现代性背景下人情关系互动的变异趋势和价值属性,以及社会交换互动和权力运行的微观生态。随着金牌进入展陈状态,它不但促进了社会记忆的再语境化,延续了“物之活力”,而且表意了新文化空间的生成,形塑了一种社会网络体系和文化传承机制。
  • 王建民 原源
    社会学评论. 2023, 11(4): 166-1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蕴含着社会学研究的丰富资源,其中的仁义观是理解中国人行动逻辑的关键。中国古典小说塑造的仁义形象及其影响具有“民情”意涵,从中可以管窥中国人的价值和行动取向。文章以小说《三国演义》的经典故事“关云长义释曹操”为核心文本,运用“过程-事件-感通分析”的方法,讨论了奉军师将令擒拿曹操的关羽为何“以私废公”放其通行,并被视为“义”,分析了这一“公私转化”背后的“絜矩之道”。关于“絜矩论”的讨论,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公私观念和中国人行动伦理的特质。
  • 郑琰 熊跃根
    社会学评论. 2023, 11(4): 188-2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理论近来受到布迪厄等人影响出现了“文化转向”的趋势,然而布迪厄本人的国家学说却隐而未彰。本文基于布迪厄在法兰西公学院的系列讲座汇集而成的《论国家》及相关文本,通过官僚场域的还原与共和主义的规范两个核心问题来揭示布迪厄国家学说的双重面孔。首先,布迪厄以正当地垄断象征暴力重新界定现代国家并展开认识论反思,此为其国家学说的起点。其次,布迪厄通过“生成结构主义”方法论来揭示现代官僚场域得以生成的实践逻辑,对现代国家的“魔法”进行了社会学还原。最后,本文试图通过对布迪厄国家学说的分析进一步体察其晚年思想的“政治转向”。除了揭露“国家魔法”的支配性面孔外,布迪厄晚年更为重视现代国家的规范性面孔,并在政治实践和理论取向上回归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法国共和主义国家传统。总之,现代国家的双重面孔既构成了布迪厄国家学说的内在张力,又提供了一种迈向文化视角的国家理论新思路。
  • 朱家宸 洪岩璧 程诚
    社会学评论. 2023, 11(4): 212-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利用 2014 年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调查数据,基于性别角色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使用因果中介分析法探究了职场交往在性别影响初次晋升过程中发挥的中介效应以及其中存在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第一,男性相比女性在职场中参与外部交往的频率更高,存在职场“男主外”现象;第二,外部交往在性别影响初次晋升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即两性职场外部交往的差异加剧了初次晋升的性别差异;第三,异质性检验显示,在不同入职时间和不同组织性质的群体中,外部交往的中介效应存在差异。以上发现是社会性别结构影响受雇者职场网络行为的重要证据,启示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职场中传统性别观念所导致的“隐形歧视”以及性别行为差异在不同时代和体制背景中的异质性。
  • 孙艺璇
    社会学评论. 2023, 11(4): 234-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辨析了格兰诺维特和泽利泽开创的两种经济社会学理论路径,指出二者在社会关系与经济行动问题上代表着两种取向:嵌入与互构。格兰诺维特一派强调社会关系网络对经济行动的影响;泽利泽一派主张经济行动是在文化背景约束下,在社会关系中协调开展,社会关系也在行动中维持或变动。关系网络嵌入性将社会关系带回经济行动研究中,却未能彻底冲击经济学的逻辑的核心。关系运作不仅将被置于边缘地位的文化纳入分析,更强调经济行动本质为社会互动,隔绝了在社会关系之外分析经济行动的可能性。通过对比,本文认为关系运作实现了对关系网络嵌入性的超越。在此基础上,本文借助中国社会传统义利观,为中国经济社会学的未来议程提出了可行的建议。